一直以來,全省工信國資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折不扣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工業實力持續提升,國有資本做大做優,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2021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在總結成績與經驗的基礎上,如何推動全省工信國資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記者采訪了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洪濤。
記者:請您談談“十三五”期間全省工信國資領域取得哪些突出成效?
洪濤:“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青海工信國資發展歷程上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五年。五年來,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保持6%的中高速增長,培育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23家,累計完成一般性工業投資2415億元,三大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上工業的比重超過90%,工業整體實力和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五年來,工業領域累計實施338項技術創新項目,創造科技成果206項,制訂標準215項,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科技支撐能力穩步提升。五年來,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鋰電、光伏制造等8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做優做強;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近兩成,工業調結構步伐加快,新動能加速成長。五年來,新能源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一批項目入圍國家兩化融合重大工程,大數據中心等信息化項目建成投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信息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五年來,青洽會累計簽約項目1586項,項目總投資額達7305億元,實際資金到位率超過30%;全省累計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484億元,有力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行業發展。五年來,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加快完善,“3+10”國企改革試點全面深化。去年年底,17戶出資企業資產總額3049.8億元,比2015年增長2.5%,五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417.6億元,上繳稅費233.8億元,國有企業“壓艙石”作用顯著發揮。五年來,全省建成創新創業服務載體過百家,中小企業數量達34.05萬戶,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070億元,分別較2015年增長18%和57%,9戶企業被評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非公經濟活力競相迸發。五年來,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近26%,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下達的10%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任務,獲工信部通報肯定;鋼鐵、煤炭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全部提前完成;累計降低企業各類成本546億元,工業領域控能耗、去產能、降成本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
記者:“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工信廳、國資委是怎么考慮的,今年要重點抓哪幾項關鍵任務?
洪濤:省委規劃《建議》描繪了我省“十四五”發展藍圖,為今后一個時期工業信息化和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工信國資系統將立足“兩個沒有變”的省情定位,謀劃工作、推動落實,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今年,我們將圍繞推動青海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一二三四五”總體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要求,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奮力開創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國企改革全面深化、轉型動力接續轉換、市場活力競相迸發、對內對外擴大開放新局面,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第一,加強工業運行調度,做好生產要素協調保障,持續深化降本增效,確保工業運行在合理區間。第二,聚焦百項創新攻堅、百項改造提升等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工業發展內生動力。第三,圍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第四,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通過健全完善國資監管體制、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扎實推進重點企業改革脫困、強化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推動國企改革落實落地。第五,深入落實國家和我省各項惠企政策措施,實施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提升工程,加強財政稅收金融扶持力度,更好地支持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加快發展。第六,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行動,加快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步伐,做大做優大數據產業,著力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促進體系。第七,持續優化招商引資政策環境,高質量舉辦第二十二屆青洽會,進一步提高項目對接精準度和資金到位率,助力我省持續擴大開放、深化合作交流。第八,全面貫徹落實省委規劃《建議》和省政府《規劃綱要》,高質量編制發布“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和相關行業專項規劃,指導省屬出資企業編制符合企業實際、順應市場規律、服務全省大局的發展規劃,強化全省工業信息化和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