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政府法律顧問?簡而言之,政府法律顧問就是為政府提供法律服務的人,是防止違法行政的“守門員”、依法行政的“助推器’、科學決策的“智囊團”、溝通百姓的“傳聲筒”。
隨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進程加快,各級政府辦理的涉法事務日益增多,需要聘請具有不同法律專業背景的專家、律師等擔任兼職政府法律顧問。
2011年,經省政府同意,在原政府立法咨詢專家組的基礎上,擴充人員隊伍,拓展服務范圍,設立了省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并由省政府分管領導擔任法律顧問委員會主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省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以全會精神為指引,以決定要求為遵循,結合青海實際,通過夯實制度基礎、完善工作措施、健全運行機制,積極組織協調各級政府法律顧問,發揮專業優勢,為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法律顧問漸成行政機關“標配”
2015年,海晏縣政府法律顧問參與制定了《海晏縣依法治縣實施意見》,使該《意見》成為我省縣域第一個貫徹依法治國、依法治省方案的第一個實施意見,有效的推動了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工作。
2016年1月,政府法律顧問與海晏縣政府領導一行赴外地協調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歷時4天的談判協調,為418名農民工成功追討近205.9萬元。當年四月份法律顧問為海晏縣100多農民工開設《勞動者維權法律知識講座》,以案說法,主要對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后的追討、遇到工傷如何維權以及農民工維權途徑等問題作為培訓重點,提高了農民工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意識。
“法治政府建設涉及政府各項工作,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既需要公眾深入參與,也要充分聽取專家的意見。要深刻理解“四中全會”要求建立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要求的本質內涵,統籌謀劃好法制機構和外聘法律顧問兩支隊伍的建設,保證法律顧問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發揮積極作用”省政府法制辦主任賈小煜介紹,截至2016年底,全省縣級以上政府全部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提前一年完成《關于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確定了“2017年底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目標任務,部分政府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先后建立了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省各級行政機關外聘的政府法律顧問已達1043人(次)。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提出的“指導推動有條件的鄉(鎮)政府聘請法律顧問”工作要求,西寧市、海東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區先后在部分鄉鎮、街道、社區建立了法律顧問制度,并將法律顧問制度考核工作納入依法行政目標考核內容,加強跟蹤、督查、考核及情況通報,切實提高基層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
發揮法律顧問作用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
近年來,村居法律顧問制度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村居綜治、法治建設。村居法律顧問包括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律師,他們在村居的矛盾糾紛中發揮的作用也是更加明顯。
2015年11月28日,西寧市城東區清真巷社區委托法律顧問為轄區內一名困難戶家庭的青年男子提供法律服務,青海青唐律師事務所王斌律師作為法律顧問接到任務后趕到居委會了解情況,起因是馬某在開車送快遞途中和被害人及親屬發生了糾紛,經城西公安分局法醫鑒定為一人輕傷一人輕微傷。被害人要求馬某賠償的數額過高達4萬余元,遠遠超過了法律的規定,也超過了被告人能夠承受的范圍。在一審、二審的過程中,最終馬某和被害人自愿達成調解協議,馬某一次性補償楊龍經濟損失人民幣1萬多元。一起傷害案件就這樣得到了圓滿的處理。這也是開展村(居)法律顧問服務工作以來,法律顧問為社區居民所辦的又一件實事。
“鄉鎮(街道)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建立,能夠有效的推進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進程,進一步提高了基層政府依法辦事能力和水平,加強了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目前,西寧市已經實現了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全覆蓋,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西寧市政府法制辦法規處處長謝海紅說。
省政府法律顧問專家庫專家、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剛說,“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是建設法治政府的迫切要求,是促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省在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方面既積累了可推廣、可復制的有益經驗,也面臨不少困境和難題”。他建議,應進一步建立和落實政府法律顧問經費保障制度,充分調動外聘法律顧問積極性,有效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落地生根。建立健全情況交流、信息通報、意見建議反饋制度,使法律顧問參與到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力促政府法律顧問向‘救火’到‘防火’角色的轉變。同時,還應健全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專業優勢,打造專業化、精細化政府法律顧問團隊和工作機制,提升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科學化、技術化水平。
法律顧問制度讓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
擔任政府法律顧問是種什么樣的體驗?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中,這些“外腦”又起了怎樣的作用?為此,記者采訪了政府法律顧問、青海競帆律師事務所律師蒲富華。在12年的政府法律顧問生涯中,無論是涉及政府重大決策,還是參與重大項目的洽談以及重要法律文書、合同、協議的起草、修改、審查工作,亦或是參與處理重大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的涉法事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他的身影。十年多來,作為政府法律顧問的蒲富華也親眼見證了政府依法行政觀念的不斷提升。
“政府領導往往思考政策的問題多些,花很多精力考慮上級政策如何在本地落實,考慮如何充分爭取政策、利用政策促進本地發展。而政府法律顧問更多的是考慮法律層面的問題。政府決策就多了一種視角,多了一份思考,決策的科學性也就多了一份保障。”蒲富華說。
和蒲富華一樣,越來越多的專家、律師參與到各級政府公共事務管理當中,為科學決策、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意見建議。并且,從早期的為政府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協助政府審查文件,拓展到協助處置突發事件、為政府決策部署和項目建設提供法律服務,再延伸至社會調查第三方評估、基層法律服務、法治宣傳教育以及更為精細的專項法律服務,法律顧問工作已經逐步覆蓋行政機關工作的各個方面。
“去年以來,中央和我省關于推進法律顧問制度的政策密集出臺,頂層制度設計和探索性工作有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全面推進落實,全省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必然迎來新的局面,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省政府法制辦依法行政指導處負責人張堰翔說。“如何進一步加強規范化建設,盡快形成科學高效、專業互補、協作緊密的工作格局,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全面參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切實推動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取得實效,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近兩年來,各級政府外聘法律顧問參與30余件政府立法項目的論證修改工作,研究提出800余條意見建議;參與各級政府決策咨詢1500余件,提供意見建議2100余條,對1100余件政府合同進行了審查,提出2200余條修改意見建議,有效降低了政府參與經濟活動的法律風險。各地區、各部門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共參與了1500余件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與當事人充分協商溝通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意見建議1600余條。另外,各級政府外聘法律顧問還全面參與到制度建設、執法監督、培訓授課以及案件咨詢、代理等工作當中。
目前,全省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正是風正帆勁時,今年6月,省政府法制辦根據有關文件要求,制定印發了《青海省政府法律顧問專家庫管理暫行辦法》,并建立了由151名法律專家和律師組成的省政府法律顧問專家庫。未來,我省將全面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法律服務需求更加相適應的法律顧問制度體系,為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建設法治青海,有效提升法律保障能力發揮出重要作用。(魏爽)